李娜问鼎澳网:李娜的最大胜利是与自己和解

qju 发表于 2014/01/25 10:15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加跟贴 发新贴

李娜的最大胜利是与自己和解

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 麦卡

新闻背景:北京时间1月25日,李娜直落两盘,击败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成功问鼎冠军。这是李娜职业生涯首次夺得澳网女单的冠军,也是继2011年法网夺冠后,第二次获得大满贯女单冠军。

一年前,李娜对媒体说:唯一无法冷静的是决心。一年后的今天,一如对她曾经许下的其他承诺,李娜兑现了这句话。

相比过去,如今的李娜冷静得吓人。在场上,她在打出侵略性进攻的同时改进了自己的稳定性,她在第三轮面对萨法洛娃和决赛中均曾处于危险,但最终却实现逆转,过去在打逆风球时常见的不耐烦的咆哮也变得难得一见;她对观众、对媒体的态度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温和,虽然偶尔还是有呛声记者的场面出现,但她已经开始更多地用善意去解读媒体的问题。

李娜在改变,观众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一方面,四年三进大满贯决赛的频度,令见过世面的人们在观赛时渐趋淡定,比赛的意义也不再会被无限拔高;另一方面,即便是最坚定的专业体育拥趸,如今也已经见证了职业团队对运动员成绩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对李娜的技术转型还是心理调节,卡洛斯都无可替代。而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命题也逐渐淡出焦点,越多越多的人意识到,即便李娜主观上是在为自己、为奖金打球,客观上同样在为提升一个国家的体育形象作出不小的贡献,这足以令那些曾经纠结于此的观众变得释然。

这是李娜第三次冲击澳网冠军,也是她第三次冲击自己的心结。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两个战场,她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李娜打破的第一个心结是体制,早在罗兰·加洛斯加冕之前,她就已经与孙晋芳、与网管中心结束了看上去针锋相对的状态,她一再地重申体制内生涯对她成长的重要帮助,而孙晋芳则以轻松心态相待,以至于当时“李娜脾气不好因为读书少”这样一句善意的玩笑甚至引来外界的误读。

图1 历经两次亚军后,李娜直落两盘,击败斯洛伐克姑娘齐布尔科娃,成功问鼎2014年澳网冠军

来自媒体和观众的压力,尤其是法网女单夺冠之后的外界压力,是李娜心理上面对的第二关。在敏感时期去东京参赛招来不少人的口诛笔伐,在记者会上频频呛声,李娜与外界的矛盾到去年的法网发展到高潮,出局后面对记者“有什么想向国内球迷说的”问题时,李娜以反问的方式负气爆出“三拜九叩论”,瞬间又遭舆论淹没。

然而,在本届澳网公开赛上,她却多次感谢自己身后众多的支持者,更开宗明义地主动表态,“我爱我的祖国”。

其实,说“我为自己打球”的,和说“我爱国家”的,是同一个李娜。区别仅仅在于,外部给予她的刺激在减少,而她理解问题和反馈答案的方式亦在柔化,两者对话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就与以往截然不同。

促成这种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李娜思维方式的变化。年龄阅历的增长和卡洛斯的心理按摩,让她改变了长久以来看待问题的方式。

从小开始,李娜接受的就是一种恐吓式的教育,她的努力源自对失败的恐惧,而非追逐成功路上的欣喜与满足,这让她始终处于一种紧绷的心理状态中,也使得她在面对记者的问题时——无论是关于失败的原因、出局的心情,抑或是退役的可能性——往往会生出一种“被恐吓感”,并由此陷入一触即发的对立情绪,从而作出在外界看来有心理防卫过度嫌疑的过激反应。

卡洛斯的点拨和李娜自己的修炼,化解了李娜内心深处的恐惧感。这两年,她开始敢于大声地公开宣布自己的新年目标,敢于尝试技术的转型,敢于自嘲,她已不再是那个被失败恐惧症追赶得身心俱疲的人,虽然来自赞助商、观众和成绩的压力仍然巨大,她的眼神和动作中透露出的,却是享受与自信。

和解才是李娜最大的胜利。与体制、与媒体、与观众和解,李娜最终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而三年前在法网高举苏珊朗格朗杯时的如释重负,如今也终于被捧起达芙妮杯时更为纯粹的快乐取代。

(凤凰体育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主题前一文章

李娜第三次打入澳网决赛 --- qju 2014/01/23 00:25 (718 bytes)

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23:24:2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