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熊良山现象”何以能在华中科大长期存在?

jsj 发表于 2005/01/22 11:19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加跟贴 发新贴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熊良山现象”何以能在华中科大长期存在?

  徐无鬼

  据说,熊良山副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自1996年起就讲授《老子道德经》,至
2004年春夏之交被揭露“胡批《老子》”,近十年间,听众达8000余人次。有学
人问,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内国内无人质疑,非待海外学人来揭穿?这的确是个
问题,“熊良山现象”何以能在华中科大长期存在?这与中国当前高教和学术研
究现状是密不可分的。

  据邢东田先生讲,熊良山副教授曾荣获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文科类),并列为湖北省教育厅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项
目,《道德经浅释》还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立项教
材。为此,2004年3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还成立了“道德经研究中心”,由熊良
山任主任。(原载《学术界》2004年第6期)熊老师能从一个普通的机械系的学
生辅导员迅速成长成为了一个副教授,并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靠的是什么,无
非是接近学术权力而已。机械系的杨叔子院士喜好《老子》,不能算是坏事,让
他的学生背《老子》、《论语》,也无可厚非。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让
无行之人利用,那就不是好事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看实际水平,凡鼓吹
《道德经》者皆提携奖掖,则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在中国的学术项目申请和
评审过程中,学术权力总是挥之不去的影子,立项奖励唯亲的现象屡见不鲜,不
仅污染学术风气,还将假学术带入学界。因此,对学术权力的制约,应该引起学
界和教育界管理部分的重视。

  熊副教授的学术能力如此之烂,为何还在一所著名的高校里“听者如云”?
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素养很差,甚至人文学科的常识和水平
很低。大凡念过高中语文的学生,大多能看穿熊副教授对《老子》一书胡批乱解,
为什么在熊著的《道德经浅释》之后,附有大量学生的溢美之词?如果不是著者
有意造假,如果不是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下,那还能说明问题?是为了阿谀老师以
求高分?但愿不是这样。如果是这样,那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学术素质的问题了,
还反映了其人格的低下。

  很多时候,我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感到郁闷。作为以工科为主体的大学,每个
学生必须完成若干个人文学分方可毕业。我从不反对给大学生开设人文类的课程,
基于如上所述,我甚至认为应该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而问题又恰恰出在这个人文
学分上。工科学生的作业一向很重,课程一向很多,再加上就业一年难似一年,
为职业和出路考虑所占用时间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对人文毫无兴
趣的工科学生而言,这十个人文学分是一个更大的负担。因此,也就出现了混学
分的现象。他们选课不是因为哪个教师的水平高,甚至也不是对哪方面的知识感
兴趣,而是根据哪个教师的课程能有“乐子”或“轰动性”,根据哪个老师的学
分好要到。因此,在华中科技大学,买老师的书就可以获得学分,按老师的要求
替其收集一些资料也可以获得学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熊副教授的大作《道
德经浅释》,第一次印刷四千册,一下子就卖完,奥妙就在于此。所以,加强选
课管理、加强学分管理、加强开课老师的管理,杜绝混学分的现象,使人文素质
教育不流于形式而真正起到教化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化,也
是杜绝“熊良山现象”长期存在的重要办法。

  整个学术社区应该关注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期待以后再也不
要出现“熊良山现象”这样的学术丑闻。 

(XYS200501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23:23:29 2018.